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遼寧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發布會,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國土資源廳介紹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情況。
拆除燃煤小鍋爐1.29萬余臺
關閉退出煤礦184處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黃洋介紹,推進實施“煤改電”“煤改氣”項目,全省拆除燃煤小鍋爐1.29萬余臺。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2016年我省化解粗鋼產能6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務;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361萬噸,關閉退出煤礦44處。2017年我省計劃關閉退出煤礦185處,化解產能1020萬噸。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累計關閉退出煤礦184處,化解產能1014萬噸。累計完成燃煤電廠節能改造裝機規模491.5萬千瓦,淘汰落后機組65萬千瓦。
下一步,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再制造、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示范工程。推動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促進低碳城市、園區、社區等試點示范建設。
新建5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
淘汰黃標車等36.6萬余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大力拆除燃煤小鍋爐,加快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去年至今年11月底,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36.6萬余輛。
碧水工程方面,全省新建5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污水處理能力每天177萬噸。
在工業污染防治上,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基本實現了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對790家重點行業企業實施專項整治。
加強大伙房等集中水源地保護,保障了百姓飲水安全。
環保行政處罰1.04萬起
其中按日計罰281起
在環保監管執法上,特別是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全省環保系統共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04萬起,罰款總額達8.72億元,其中實施按日計罰案件281起(罰款4億元)、查封扣押案件370起、限產停產案件285起。
供熱首月優良天數比例92.4% PM2.5下降41.5%
省環保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恒心介紹,今年供暖期以來(11月1日至30日)全省細顆粒物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細顆粒物(PM2.5)降幅最大,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下降41.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下降26.8%;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NO2)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38.0%和17.5%,均優于國家標準。11月份全省大氣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2.4%,比去年同期提高19.3個百分點。
今年國家考核我省五項水環境指標,除1項(地表水劣V類水體控制比例)指標外,4項達到國家考核標準。
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
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
趙恒心介紹,目前,我省各市建成區內基本淘汰拆除1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明年,計劃拆除燃煤小鍋爐2503臺,主要針對工業園區、縣城地區。
此外,省環保廳正在籌備召開全省環境保護大會,將出臺《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大力推進美麗遼寧建設的決定》,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
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改革。
未來五年人工造林650萬畝
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
林業
五年來,全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211萬畝,封山育林870萬畝,飛播造林4.5萬畝,森林撫育444萬畝。森林旅游人數達7000萬人次,為社會提供直接就業機會近15萬個。
今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30萬畝,封山育林83萬畝,森林撫育90萬畝,均為計劃的100%。
省林業廳黨組成員、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陳杰介紹,未來五年,完成人工造林650萬畝,封山育林415萬畝,森林撫育450萬畝。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產業。引領社會資本向林業產業和產品深加工投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業特色產業。
華商晨報主任記者 劉桐
建成59處地質災害監測點
今后將守住耕地紅線
國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528萬畝。劃定城市(鎮)周邊永久基本農田268萬畝。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完成地質災害隱患點復核工作。初步建立1596個群測群防點和59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發布預警信息791次。
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原介紹,下一步,要守住耕地紅線,繼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控未利用地開發。同時,進一步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從嚴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審批與管理。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系統,對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實現全面動態監測與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