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驅動和市場內生動力的增強,近年來裝配式建筑相關產業發展迅速。2020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共計6.3億㎡,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約為20.5%;預計到2025年全國新增建筑面積超過35億㎡,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在10.54億㎡左右。當前,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我國建筑業正在積極向綠色建筑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轉型,以混凝土結構體系和鋼結構體系為主的裝配式建筑正在蓬勃、有序發展,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和推行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已成為行業十四五規劃主要的發展目標。
為了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學習和借鑒優秀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模式,剖析區域發展不平衡出現的矛盾和疑難問題,幫助行業更好的尋求突破和關聯合作,2021年9月27-28日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產業化分會、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協會、BIC亞洲國際建筑工業化展覽會、中國裝配式建筑網等單位聯合發起主辦的2021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論壇暨(第四屆)裝配式建筑產業合作發展峰會。
論壇期間,BIC建筑工業化展團隊有幸采訪到龍元明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陸炯,針對“雙碳”政策對裝配式建筑的推進、龍元明筑主營業務、未來戰略布局及裝配式建筑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和分享。
本期專訪人物
陸 炯 | 董事長
龍元明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Q&A獨家問答
Part.1
節能減排+可循環利用
隨著“雙碳”政策的落實,您認為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有哪些推進作用?
雙碳政策下,所有產業的市場邏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產業鏈而言,意味著增加了新的門檻,上下游之間在價格、質量等傳統因素以外勢必形成新的碳博弈。在裝配式建筑領域,1、首先是企業在節能減碳方面的研發和技術能力將進一步凸顯重要性,你必須展顯你的節碳水平,提供碳指標支持的能力在競爭中會被客戶日益看重;2、在企業經營方面,光靠釋放企業產能已無法滿足碳要求,因為企業的碳指標是需要計算價值的,這會倒逼我們從經營模式、施工方式、工藝選擇等方向去優化改進,高耗能、高排放的傳統模式無法和有著更好節能減排優勢的裝配式建筑(尤其是鋼結構裝配式)所抗衡。3、在碳排方面,建材工業中大戶主要為鋼鐵(13.08億TCO2)和水泥(11.17億TCO2),鑒于鋼具有顯著優于水泥的可循環利用性,所以鋼結構裝配式相比PC建筑減碳優勢明顯,這必將進一步推動鋼結構裝配式的高速發展。
Part.2
升級S體系響應“雙碳”政策
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貴司的主營業務,以及“雙碳”政策下貴司的戰略布局。
龍元明筑的使命是成為“領先的鋼結構裝配式服務商”。我們有幸通過前幾年的高強投入和埋頭研發,在鋼結構裝配式領域取得一定成績,今年S體系更有幸獲得住建部的科技成果認定,成為目前唯一全國推廣的鋼結構裝配式完整建筑體系。
“雙碳”是國家級戰略,我們從2020年初已經感受到這一趨勢,所以,一方面在S體系的繼續研發上對裝配率和工程效率方面做不斷的提升和突破;另一方面,已開始將碳排納入S體系的研發,包括建材、部品部件在綠色建材方面的篩選與升級,光伏BIPV的引入,體系在運行期的節能性能提升等;同時,我們已經開始新一代符合節能減排趨勢的建筑工業化基地的規劃建設,目標是相比現有生產方式,單位碳排降低30—40%,以符合時代需求。
Part.3
建筑工業化是建筑領域發展趨勢
最后請您談一談對建筑工業化未來發展的愿景。
建筑工業化是建筑產業、更是裝配式建筑的必由之路。傳統建筑方式的散點、全現場作業特性顯然不利于節能減碳,只有通過工業化這種集中式、規?;纳a方式才利于節能和碳捕捉、碳減排,所以我們認定建筑工業化之路,不會回頭,堅信唯有通過建筑工業化才能實現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使命,未來,建筑工業化必將成為我國建筑領域的絕對主力。
感謝陸董的精彩分享,讓我們對龍元明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龍元明筑以“產品思維”為理念,專注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體系的研發和綠建技術的糅合運用,研發形成S-SYSTEM高性能全裝配鋼結構建筑產品體系,致力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一體化建造服務(EPC) 。今年BIC服務升級,將通過大咖訪談、論壇、沙龍、展會等多形式活動,覆蓋全年宣傳周期,整合線上線下推廣資源,為裝配式行業及企業帶來更優質的展覽展示平臺及服務,賦能建筑工業化,助力產業新升級。
因疫情原因展會延期舉辦
具體時間可關注:BIC亞洲國際建筑工業化展覽會
我們將會實時更新展會信息
以賦能建筑工業化,助力產業升級為己任。
深耕業內十余年,
積累了豐富的行業資源及營銷渠道,
深諳品牌推廣之道。
可基于企業品牌定位、營銷痛點及市場投入
提供線上、線下;
展位、論壇、考察/觀摩會、圓桌沙龍、
大咖專訪等全案策劃服務。
歡迎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