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霾是PM2.5,沙塵是PM10,這種說法對嗎?
來源:綠色節能網
2015-04-02 19:25
3月下旬以來,我國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出現沙塵天氣過程,3月31日上午,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肅敦煌還出現了強沙塵暴天氣,導致莫高窟等景點關閉。今年春天的沙塵天氣是否較多?沙塵來自哪里,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會帶來哪些影響?應該如何防御? 沙塵天氣的形成需兩個條件:一是地表有沙源,二是有強冷空氣帶來的大風。大風把地表的沙塵吹起來,輸送到高空,就會形成沙塵天氣。 沙塵的強度跟沙源有關,跟冷空氣強度也有關系,如果冷空氣比較強,就可能帶來比較強的沙塵天氣過程。
春季沙漠的邊緣地區,由于長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蓋,當有大風來臨的時候地表的沙塵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輸移,但由于沙子粒徑較大,不易形成懸移(懸浮移動,是小顆粒物質保證長距離輸移的必要條件),因此不能長距離輸移,這也是距沙塵源區較遠的地區只有降塵而少見揚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風持續的時間很長,形成懸移的浮塵能夠被輸送到很遠的地方,所經過的地區就會出現沙塵暴;當風速減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塵就會降落,該地就會出現降塵天氣。如果此時降水,就會形成所謂的“泥雨”。
沙漠是我國沙塵暴的主要源區:蒙古國的沙漠和戈壁地區,我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騰格里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以及我國北方干旱地區裸露的地表等等,都是容易起沙的地方。 沙塵天氣影響我國的路徑跟冷空氣的路徑是一致的。有專家給沙塵暴的來向分為北方路徑、西北路徑、偏西路徑等等,都是根據冷空氣的來向劃分的。對于沙塵源區來說,一次強冷空氣影響引發沙塵暴是很正常的,比如3月31日,甘肅敦煌出現強沙塵暴天氣,就屬于這種情況。 浮塵: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小于等于3米/秒時,塵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土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間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土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土吹起,使空氣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土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米的天氣現象。俗稱“黑風”。 沙塵與霾從顏色和顆粒物大小上不好區分,有人說霾是PM2.5,沙塵是PM10,這種說法對嗎? 單純從顏色和顆粒物的大小很難區分沙塵和霾。沙塵也是一種氣溶膠,它的顆粒有大有小。PM2.5是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的成分主要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黑碳、有機碳氣溶膠以及沙塵氣溶膠。PM10是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是包含PM2.5的。霾里面也有沙塵氣溶膠,普通公眾區分二者比較好的辦法還是收聽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 從來源上來看,沙塵和霾有著區別的,沙塵天氣的中的沙塵主要來源于沙漠和干旱地區,相對而言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而霾中含的氣溶膠除了自然排放的外,很多是來源于人為活動。 沙塵天氣主要影響交通出行和人體健康。同時,沙塵還會影響精密儀器使用和生產。 沙塵暴對交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一是降低能見度影響行車和飛機起降。二是沙塵掩埋路基,阻礙交通。沙塵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跟霾類似。沙塵暴氣溶膠中大于10微米的顆粒物,幾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獲,不易進入肺泡。但就目前空氣中多數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它能長驅直入眼、鼻、喉、皮膚等器官和組織,并經過呼吸道沉積于肺泡。沙塵也并不是沒有好處。 沙塵的陽傘效應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沙塵中豐富的堿性陽離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每一次沙塵天氣過去,把沙塵帶到海洋里,還能增加海洋里海水的營養,對海洋漁業生產有一定幫助。 沙塵天氣還制造了厚厚的黃土高原。據研究,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中亞地區形成了沙源。西風急流正好把沙漠地面大風刮到高空的粉沙級細粒順風輸送到東部地區。它們一路沉降形成了我國北方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 沙塵天氣到來時,公眾可以使用防面罩,戴眼鏡,穿戴防塵的手套、鞋襪以保護皮膚;及時關閉門窗;勤洗手臉,同時盡量減少外出機會。
信息來源:綠色節能網 責任編輯:megan
綠色節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綠色節能網www.pjzinyr.cn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綠色節能網www.pjzinyr.cn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綠色節能網www.pjzinyr.cn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來稿郵箱:Service@greenj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