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周銳)對于中國如何做好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能源資源工作,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勇在此間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節能低碳創新技術與裝備博覽會”上從五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首先是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張勇表示,“十三五”期間,官方將強化約束性指標,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構建覆蓋全面、科學規范、管理嚴格的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治理,建立目標責任制,合理分解落實。
在結構上,張勇介紹說,中國產業結構具有高耗能、高排量的特征,高能耗行業,特別是重化工能耗普遍偏高,工業用能占全社會用能70%,其中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六大耗能行業接近50%。
他強調,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要堅持兩手抓。一手要堅定不移抓化解產能過剩,嚴禁核準產能過剩行業新增,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逐步提高淘汰標準,推動要素資源全球配置,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鼓勵優秀產業出去。另一手堅定不移的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和升級,尤其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以推廣節能環保產業拉動消費需求。
此外,官方還將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不斷提高并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綜合標準運輸體系建設,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推廣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汽車,加快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開展節能性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的創建活動。
在機制體制方面,張勇透露,官方將建立健全地區和用能單位用能權初始分配制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用能權交易市場,開展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不斷提高節能標準,建立能源計量統計與檢測預警機制,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和節能監察,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
在產業政策外,官方還將大力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張勇透露,未來將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性,深入開展反過渡包裝、反過渡消費行動,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之風。
據悉,此次中國國際節能低碳創新技術與裝備博覽會是由國家節能中心、中國貿促會建設分會、中國節能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機構主辦。
會議以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為主題,在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展覽展示了國內外高效工業鍋爐窯爐、節能電機及傳動、低溫余熱利用、樓宇智能控制、能耗在線監測、綠色照明、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等節能低碳重點領域近1000項創新技術與裝備。
博覽會期間,還將圍繞節能與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將舉辦10多場分論壇和交流推廣會,深入開展政策解讀、技術交流、經驗推廣、項目對接和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