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和咨詢公司都迫切希望能夠清晰了解此次政府推廣應用的PPP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規范有序的開展PPP項目,為此,本文深度結合具有典型PPP特征的廣州西朗污水處理項目的實際操作和實施情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深入淺出地對PPP項目開發和實施的全過程進行了較為全面、客觀和詳盡的論述,以此為項目的各方參與者提供借鑒和指導。
一、廣州西朗污水處理項目的背景
西朗污水處理廠位于廣州市芳村區南部,是廣州市政府為保護珠江,控制及減少對珠江的污染而鼓勵興建的4個污水處理廠之一,是廣東省重點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朗項目于1998年啟動,2003年建成,2007年宣布全面啟用,總占地面積311908平方米,總規模日處理污水量40萬立方米,一期占地面積113033平方米,日處理污水量20萬立方米,首期工程的建設內容包括西朗污水處理廠、截污干管及沿線4個泵站,初始總投資為9.85億人民幣。
自2000年以來,西朗項目連續幾年被列為廣東省、廣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一直得到政府各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00年7月,廣州市京水水務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了廣州市西朗污水處理廠17年運營維護的總承包合同。根據總承包合同的規定,該公司負責營運和維護保養日處理能力為20萬噸的西朗污水處理廠及與之相配套的40公里污水管線、四座污水泵站。2003年10月底,西朗污水項目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通水調試,2004年4月30日投入污水試運行。到2008年底西朗污水工程項目實現連續三年全達標排放。并取得2008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績效評比“十佳”殊榮。
西朗污水處理廠采用改良A2/O工藝,具有較好的脫磷除氮功能。項目的建成運營,有效地收集和處理芳村區全部污水及海珠區部分污水,改善珠江廣州河段的水體,保護廣州市西村水廠、石門水廠、小洲水廠和石溪水廠取水點的水質,優化投資環境,從而提高廣州人民的生活質量,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二、廣州西朗污水處理項目的開發過程
(一)項目發起
項目發起是PPP項目從無到有的過程,PPP項目有兩種常見發起方式:應標式和自提式。
應標式是指在政府規劃提出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和批準立項等流程結束后,政府發布公告通過競爭性方式公開招選PPP項目特許經營商,有意向參與且符合資格條件的社會資本方可以報名和參加投資競爭。
自提式又稱民間自提,民間自提是基礎設施PPP項目初始發起的另一種方式。一般而言包括三種情形:(1)沒有被邀請投標的提議;(2)可能不在政府預算或政策框架范圍內;(3)項目需求及目標尚未被有效識別。
西朗污水處理項目屬于應標式,發起人是代表政府方的廣州市建設委員會,政府方做的主要工作有: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選擇西朗污水處理廠和輸送污水入廠的42公里截污干管及四個外圍污水提升泵站作為特許經營對象;項目的立項審批;組織一系列招商引資會,通過洽談選擇外商投資人及項目經營公司,簽訂一系列合作協議,確定特許經營權限和期限。
(二)項目準備
項目準備階段是PPP項目從發起到完成社會資本方甄選前全部準備工作的過程。該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項目PPP運作模式的選擇和項目交易結構的設計,和/或核心邊界條件的設計。項目準備階段是否需要確定項目核心邊界條件的設計,取決于社會資本方的甄選方式。一般而言,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甄選社會資本方的PPP項目,政府需在準備階段全面、詳細的確定核心邊界條件;而采用競爭性談判程序甄選社會資本方的PPP項目,具體邊界條件則通常在項目談判環節進行詳細設計。
1、PPP運作模式的選擇
確定PPP項目具體采用哪種運作模式,需根據項目中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各自所承擔的職能和風險來進行科學判定,下面通過決策樹來判定PPP項目的具體運作模式,見圖1。

PPP運作模式
西朗污水處理項目具有如下特點:
(1)西朗污水處理項目屬于新建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西朗污水處理廠、截污干管及沿線4個泵站。
(2)該項目的項目資產是污水處理資產,資產運營具有收費機制,收費機制具有長期穩定性,故該項目具有可經營性,屬于準經營性項目。
(3)該項目投資規模大,社會資本方負責融資工作可以大大減輕財政壓力,政府僅需對項目進行適當補貼。
根據上述的判定流程,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在對比該項目的特點以及不同PPP模式的適用范圍后,決定采用BOT運作模式,這也是大多數新建水務設施采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