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過度激烈、趨向白熱化早已是LED行業的常態,“受傷的”不只聚飛光電一家,封裝龍頭木林森2015年LED應用(包括照明產品及其他)的毛利率僅為7.17%。不過木林森今年尚未披露半年報,目前毛利率情況如何還不得而知。
此外還有實行雙主業的雷曼光電,2016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41%;其中體育資源實現銷售收入2582萬元,同比增長77.15%。但值得注意的是,雷曼光電的主營業務LED,及與此相關的封裝器件產品、照明產品及顯示屏產品,雖然在營收上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但毛利率都出現了下跌。以LED業務為例, 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億元,毛利率為29.2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06個百分點。
在上游芯片行業同樣如此。據三安光電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7.7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6億元。但公司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3.24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政府補助金額3.48億元。實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滑9.49%。
如今,利潤觸底已經成為LED企業的一大痛點,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郭修表示,“行業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尤其是封裝領域,行業里也存在很多毛利率在7%~8%的企業。”由此看來,廠商漲價實則是在經營重壓下的不得已之舉。
洗牌已至,大者恒大
對于廠商的相繼漲價,業內人士更多的是持贊成態度。更有人直言,漲價是正常的市場規律,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情,未來各家生產的產品都會各有各的特色,對整體行業的研究開發會有推動作用。
國星光電總經理王森博士認為,LED封裝行業正逐步走向集中,大者恒大的局面將更加明顯,對于國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這種格局的變化意味著LED封裝行業正逐步回歸理性。經過前幾年的價格戰和行業洗牌,行業正從盲目地追求低價轉變為注重產品本身,例如技術、性能等方面。無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或轉向某一細分領域,從而導致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這也是行業整體向好的一個趨勢。”王森博士表示。
就像封裝龍頭木林森,極具規模化成本優勢。木林森日前曾公開預估,目前LED芯片的采購量每月約500億顆,預估年底將達600~700億顆,隨著江西吉安廠啟動擴產,2019年之前的采購量增至1,500億顆,相當于采購規模暴增3~4倍。此外公司今年還有兩輪擴產,明后年仍有擴產預期。
其實,LED照明產品毛利率的走低已經是行業常態。對于聚飛光電來說,LED照明產品所占營收的比例僅為11.32%,尚能以其他產品支持公司運轉,而許多中小型LED企業或許就沒這么幸運。
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也認為,從長遠來看,漲價并不是壞事。如果行業一味地“跌跌不休”,只會陷入惡性循環的陷阱。而供應商集體漲價,代表行業提高了準入門檻,正在向良性方向發展。未來LED企業必須立足品質競爭,而不是濫用價格戰,只要能挺過這兩年的市場亂象,企業就會迎來良性的競爭環境,市場前景還是十分可期的。
三星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也對芯片漲價拍手叫好,并表示,凡商品總有它的屬性,總有它的價值。惡性競爭、惡性競價,不可能維持,不可能永遠“價廉物美”,更不可能創出一個叫得響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