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早在戰國時期,墨子就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我國節能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通知,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然而,當節能產業爭分奪秒向前奔跑的時候,人們發現,與產業同步前行的人才資源卻捉襟見肘。人才,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工業領域節能減排是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業領域的專業技術型人才緊缺已成為事實。
“我們的確缺少技術方面的人才。如今,人才緊缺已成為我們公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一家致力于工業節能改造的節能服務公司負責人頗有同感。在百度隨便輸入“工業節能人才”關鍵字查詢,也會跳出層出不窮的工業領域技術人才的招聘啟示,諸多節能服務公司都在努力招賢納士。
節能服務公司的求賢若渴、數不勝數的招聘啟示,在預示著節能產業火爆發展的同時,也突顯了人才缺口的現狀。
“我國工業領域主要缺乏三方面的人才:節能管理、技術服務和節能量認證的人才。”能源基金會工業節能項目何平主任介紹說。
工業領域的節能改造技術專屬性很強,任何環節的節能改造都不能違背用能單位原有的生產工藝的流程設計,這就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工業節能改造的技術人員,必須在熟悉掌握整個工藝流程以及各項技術參數的前提下,才能達到節能最終的目的。這樣的人才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但面對工業節能的社會環境發展因素,節能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對于節能服務公司而言,一方面是市場對工業節能技術人才的渴望,另一方面是高校相關專業設置的缺失,人才與發展的不匹配矛盾愈演愈烈。
綜合看來,導致人才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是節能領域人才儲備的基數少。節能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與之相匹配一系列方面都不完善,包括人才。其次是大學學科設置的缺失。縱觀全國高校,清華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地質大學、石油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學校雖然設置了與能源有關的學院,但是沒有一家學院設有節能專業。此外,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迅速也是人才緊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斷擴大的產業規模,不斷涌現的節能服務公司,用能企業逐漸增強的節能需求都對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
人才的緊缺帶來的問題不僅波及節能服務公司,也為用能企業的節能工作帶來了考驗。對于用能企業而言,一邊是政府部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一邊的企業內部節能技術人才的缺乏,在“夾縫”中生存的用能企業如何得以生存?而對于節能服務公司而言,一方面是用能企業迫切的節能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節能技術人才的緊缺,公司做大做強談何容易?
拿鋼鐵行業來說,鋼鐵行業是以工藝向導為主要特征的工業之一,節能減排主要依靠生產工藝的改進和各種節能設備的利用。而支撐這些順利發展的基礎就是人才。沒有人才,何以開展相關的節能項目?
今年3月,工信部公布了“十二五”工業節能減排目標。明確到2015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十二五”規劃已經起航,工業節能依舊是節能減排的重點。工業領域的技術型人才如何緊跟節能的步伐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