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這里發力
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的要求,到2016年底,要做細做實工作方案,集中攻關,力爭供給側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年度重點任務。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強創新目標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取得重要進展,“去降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底,全面落實省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土地、金融、財稅、環保、價格等政策,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供給體系,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新的供需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取得預期成效。
努力化解過剩低效產能,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穩步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到2018年底,全縣“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基本完成,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完成電解鋁、水泥、鐵合金等行業專項對標工作,到2018年,累計組織實施以推進企業生產設備升級改造、促進節能減排和“兩化”融合等為目標的技術改造項目30項以上;完成縣域內5萬噸碳化硅淘汰目標,建材產業園建成,寧張公路沿線建材企業規范整治工作取得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
多措并舉減庫存,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嚴格控制全縣商品房庫存規模,到2018年底,存量商品房庫存周期明顯縮短,全縣商品住房去庫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個月以內,商業地產去庫存周期控制在20個月以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重達到50%左右,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積極推進金融去杠桿,維護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到2016年底,建立規范的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嚴格實行政府債務余額限額管理,加強政府債務償還監控和風險預警,完善管理辦法,將債務率指標控制在風險預警線以下;到2018年底,將符合規定條件的政府存量債務全部予以置換,降低債務風險;重點項目融資渠道暢通,全縣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切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營造良好生產經營環境。通過減輕企業行政負擔、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等四項措施,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顯著改善,負擔進一步減輕,生產經營成本和盈利水平回歸合理。到2016年底,全面落實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編制發布工作,建立政府管理事項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全面完成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理規范工作;到2018年底,全面實現企業稅費成本降低、融資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電用地物流成本降低、行政綜合成本降低,企業綜合成本較2015年下降5%-8%,生產經營環境明顯改善。
全面補齊發展短板,提高縣域經濟發展保障能力。到2018年底,完成116個貧困村退出,3.25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徹底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實現貧困群眾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升,社會救助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軟硬基礎設施更趨完備,交通、水利、農村供電、新一代信息基礎、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積極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療集團建設,構建覆蓋城鄉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教育實現現代化目標要求。養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軟實力水平不斷提升,縣文化館、鎮(鄉)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標準化建設全覆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取得實效,到2020年,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初步形成,500億元重大產業基地目標基本實現,北川千億元綜合經濟產業帶初具規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
去產能方面。今年,全縣已梳理出10戶出清及淘汰企業名錄,青海東隆碳化硅有限公司已列入全省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將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關停拆除工作;青海長春碳素已全面停產;大通萬噸碳化硅廠正在啟動關停措施,相關資產處置、人員安置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鹽湖集團主導下,正在推進破產重組,目前開展清算工作,原有兩條水泥生產線一條已停產,減少50萬噸左右水泥產能。重點項目青海橋頭鋁電3×66萬千瓦“上大壓小”火電機組項目進展順利,原有5臺12.5萬千瓦落后機組設備全面進行拆除。原有廠房、煙囪及冷凝塔等建筑物于7月5日順利爆破拆除。積極開展建材產業園規劃編制,對手續不齊、管理不規范、環保不達標等問題突出的企業,結合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部予以關閉。
去庫存方面。全縣批準預售住宅(商住)樓12幢,累計新增供應面積12.96萬平米,同比下降53.15%,商業用房供應面積1.2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7.95%,辦公用房未批準預售。大力推行棚戶區貨幣化安置工作,原701化工廠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部采用貨幣化安置,現已完成全部安置征收戶121戶。制定出臺《大通縣促進住房消費暫行辦法》,規定了購房者凡購買本縣域內商品住房,按每戶100元/平方米標準給予補助。推進農村易地扶貧搬遷村項目貨幣化安置。對寶庫鄉寺堂、俄博圖、孔家梁等3個村、502戶、2224人進行貨幣化安置,不再新建安置小區。
去杠桿方面。嚴格控制新增貸款和客戶準入,避免投向產能過剩行業以及主營業務不突出的中小企業。工商銀行為大通縣黃河小微企業創業園區發放廠房按揭貸款365萬元,同時,工行省分行設立中小企業貸款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快速的貸款服務;農業銀行大力推廣“惠農貸”,為轄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累計發放貸款2687萬元;建設銀行推出的“五貸一透”信貸產品,為該行結算量較大的小企業發放貸款,累計420萬元;大通農商行依托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為轄區特色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累計發放貸款3650萬元。采取降低信用等級、零授信手段的同時,加快處置不良貸款步伐。
降成本方面。著力實施15項技術改造項目。截至6月底,技改擴擴能項目全部開工。橋頭鋁電16萬噸熔鑄項目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帶料調試階段。通過技改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力度,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補短板方面。全縣“八個一批”脫貧計劃有序推進,全縣“1+8+10”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防洪工程、人畜飲水、水生態文明、水土保持等項目順利實施。大通至克圖高速、西寧市外環快速繞城路工程開工建設,大通綜合客運站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停車場地基回填,北川工業園區緯四路、牦牛山道路工程、30個“美麗鄉村”道路配套項目等項目近期內開工建設。110個村農村電網改造項目正在實施,寧大高速及解放路沿線周邊規劃綜合整治工程已順利完成,縣城四號橋高速引道兩側路燈安裝、縣城文化廣場改造工程等項目進展順利,塔爾鎮“美麗城鎮”建設已接近尾聲,3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開工。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年內將建成運營。“雙創”建設穩步推進,1—6月份累計新增中小微企業139戶,新增農村專業合作社157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