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電(記者孟含琪)為有效掌握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況,“十二五”中國國家863計劃設置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范”重大項目(簡稱“碳衛星”)。目前中國首顆“碳衛星”載荷研制已進入沖刺階段,衛星將于明年出廠后擇機發射。
“碳衛星”以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研制并發射以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為主要載荷的高空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建立高光譜衛星地面數據處理與驗證系統,形成對全球、中國及其它重點地區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監測精度優于4ppm,這一精度已達到高光譜大氣痕量氣體探測方面的國際先進水平。
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了“碳衛星”全部兩臺載荷研制任務。11月26日,由該所承擔的“碳衛星”載荷正樣順利完成熱真空環境試驗并出罐,即將開始實驗室標定,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自2011年項目啟動以來,長春光機所先后完成了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與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的一體化方案設計,并突破了大面積高精度衍射光柵制造、長壽命指向反射鏡制造等多項關鍵技術。
隨后,兩臺載荷將交付衛星總體單位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進入整星試驗測試階段。“碳衛星”將于2016年5月出廠后擇機發射。
作為中國首顆“碳衛星”載荷,二氧化碳探測儀、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的研制成功將為溫室氣體排放、碳核查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為中國節能減排等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增加中國在國際碳排放方面的話語權。